中国ESD专刊
-
2010年第二期、三期
-
2010年第一期
-
2009年第五、六期
-
2009年第四期(总第41期)
-
2009年第三期(总第40期)
-
2009年第二期(总第39期)
-
2009年第一期(总第38期)
-
2008年第六期(总第37期)
-
2008年第五期(总第36期)
-
2008年第四期(总第35期)
-
2008年第三期(总第34期)
-
2008年第二期(总第33期)
-
2008年第一期(总第32期)
-
2007年第六期(总第31期)
-
2007年第五期(总第30期)
-
2007年第四期(总第29期)
-
2007年第三期(总第28期)
-
2007年第一/二期(总第27期)
-
2006年第六期(总第26期)
-
2006年第五期(总第25期)
-
2006年第四期(总第24期)
-
2006年第三期(总第23期)
-
2006年第二期(总第22期)
-
2006年第一期(总第21期)
-
2005年单行本(总第20期)
-
2005年第六期(总第19期)
-
2005年第五期(总第18期)
-
2005年第四期(总第17期)
-
2005年第三期(总第16期)
-
2005年第二期(总第15期)
-
2005年第一期(总第14期)
2010年第一期
卷首语
重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汪家镠[1]
我没有特别准备说话,因为我对可持续发展教育没有专门的研究,不过我倒是参加过几次这样的会,同时看过一些材料,去过几个学校,觉得很有意义。我觉得,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北京市做的还是不错的,已经做出了一些成绩,而且涌现出了好几十所示范学校,在国际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希望这一工作能够持续地做下去。
现在我们认识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中,有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我感觉,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个大问题。在今天的发言中大家谈到,要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具备终身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比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还要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看起来这个概念的涵义很广,可持续发展教育涉及到教育人们如何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涉及到珍惜生命和顾及他人,涉及到现在和未来,涉及到每个人应享受的利益和应尽到的义务等。我认为,要培养人的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个经常性的教育、是个非常长期的教育。
同时,可持续发展教育又不光是教育部门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是全社会的事情。然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基础。所以,你们各位校长老师负担的责任就是特别的重大。
前几天我听到了人家跟我说过一件事,说哈佛大学在中国招生,其中有一个学生是测试第一名,书面成绩非常好,口试的时候考官问他说你的志愿是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他说:我将来就要挣很多的钱。考官又接着问:你挣很多的钱打算干什么?他说:我要周游世界。又继续问你还想干什么?他答道,我要买一所很大的房子。后来,哈佛大学没有选中这个学生,理由是,我们不想培养这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我不知道这件事细节的准确程度如何,但基本情节是真实的。
由这件事我想到,现在大家关心孩子的教育,主要关心培养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都非常重要;但是,真正负责任地培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社会责任感,更为重要。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们认识到,青年学生将来长大成人,确实在社会上应该享有应有的权利,这是没问题的,但是他也要尽社会义务,而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育是不足的,而且表现出很多缺陷。所以,我觉得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很重要的,是需要坚持做下去的。只有长期地、点点点滴滴又持续不断地开展教育,才能够取得效果。如果我们各位校长老师继续真地、扎实地做下去,一定能够取得影响更大、更长远的成绩。那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就会取得更好的促进作用。
祝大家新年快乐。
----------------------------------------------------------------------------
[1]汪家镠:中共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总顾问。本文为作者于2010年1月24日在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第四届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专题论坛
- 2011-09-26
- 2011-09-26
- 2011-09-26
- 2011-09-26
- 2011-09-08
- 2011-09-08
- 2011-09-08
- 2011-09-08
- 2011-09-08
- 2011-09-08
来稿选登
- 2011-08-23
版权所有©2010-20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真武庙二条5号 邮政编码:100045 京ICP备09066129-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556 技术支持:云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