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SD专刊
-
2010年第二期、三期
-
2010年第一期
-
2009年第五、六期
-
2009年第四期(总第41期)
-
2009年第三期(总第40期)
-
2009年第二期(总第39期)
-
2009年第一期(总第38期)
-
2008年第六期(总第37期)
-
2008年第五期(总第36期)
-
2008年第四期(总第35期)
-
2008年第三期(总第34期)
-
2008年第二期(总第33期)
-
2008年第一期(总第32期)
-
2007年第六期(总第31期)
-
2007年第五期(总第30期)
-
2007年第四期(总第29期)
-
2007年第三期(总第28期)
-
2007年第一/二期(总第27期)
-
2006年第六期(总第26期)
-
2006年第五期(总第25期)
-
2006年第四期(总第24期)
-
2006年第三期(总第23期)
-
2006年第二期(总第22期)
-
2006年第一期(总第21期)
-
2005年单行本(总第20期)
-
2005年第六期(总第19期)
-
2005年第五期(总第18期)
-
2005年第四期(总第17期)
-
2005年第三期(总第16期)
-
2005年第二期(总第15期)
-
2005年第一期(总第14期)
2010年第二期
卷首语
祝贺与希望
陶西平[1]
获悉你们在北京举行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究项目”首次研讨会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学校项目”启动仪式,非常高兴。这是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展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的有益尝试,必将对于中国和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取得新的进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正在成为新世纪全球教育理念与潮流。ESD的基本理念就是,要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就必须从基础做起,通过教育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也就是说,从长远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锐利的武器是教育,是培养一代高素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
中国和瑞典在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分别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次研讨会推出的“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究项目”将会在原有基础上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
[1] 陶西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总顾问。本文为作者于2010年4月25日在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究项目”首次研讨会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学校项目”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讨会——大会致辞
- 2012-04-19
- 2012-04-17
- 2012-04-17
- 2012-04-17
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讨会——专题报告
- 2012-05-02
- 2012-05-02
- 2012-05-02
- 2012-05-02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25
- 2012-04-19
- 2012-04-19
本期封面人物
- 2012-05-02
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讨会——主旨报告
- 2012-04-19
- 2012-04-19
- 2012-04-19
中瑞基础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合作研讨会——现场观摩
- 2012-05-02
- 2012-05-02
版权所有©2010-20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真武庙二条5号 邮政编码:100045 京ICP备09066129-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556 技术支持:云梦网络